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到2029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此次三中全会对经济社会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出了系统、深入的部署。同时,会议对房地产领域也有相关的表述,而这对今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相较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本次全会落脚点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
相关人士指出,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通过要素双向流动,提高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将内需潜力最大的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消费释放出来,这是扩大内需,构建消费型社会,促进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一部分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对“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着墨颇多。报告提出,要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等。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表示,过去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是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如今全会提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这对于后续县域房地产业务发展有非常好的启发,预计土地政策会有较大调整。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未来将会建设一大批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强县、强镇,功能区;同时,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或尝试推进租房落户、有稳定就业可落户等措施,也将加大保租房及配售型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亦表示,未来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将和房地产新模式有序结合,尤其是“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通过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并结合新型城镇化深化发展带来的人口和产业趋势变化,达到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结构合理的长期效果。
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全会指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事实上,关于“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的表述,近几年来已经被多次提及。而此次房地产风险的防范化解被写入三中全会文件中,再次说明了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李宇嘉表示,三中全会谋划的是中长期改革,而改革需要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在房地产领域,防风险也是重要一环。在其看来,本次三中全会后,可能会形成几方面风险的联合防范机制,包括深化房地产白名单机制,加大地方债务分类处理力度,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
严跃进也强调,要从历史的高度看待此类问题,持续推进房地产风险的防范化解。各地既要积极应对短期的风险,也要做好持续打好攻坚战的心理准备。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此外,公报还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提到“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而住房品质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住房品质,才能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近年来主管部门大力推进“好房子”的建设。在严跃进看来,“好房子”和住房品质关系密切,推进“好房子”建设,有助于持续快捷和深入促进住房品质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住新家”、“住大房子”,是后续一系列政策和工作要关注的内容。
另一方面,全会还提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未来住房保障也将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升。2023年8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尽快补齐保障性住房建设短板,提高保障性住房在住房总供给中的比例。同时,对保障房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让“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
此举也被市场解读为新一轮“房改”,在此后的多个重要会议中也被反复提及。包括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内的“三大工程”,也成为未来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整体来看,本次三中全会为未来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方向性指引,未来这些改革举措,也将对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为转载文章,不代表飞米房产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